研创计划——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学术论坛“疫情防控中个人权利的限制和保障”法学论坛成功举办-凯发登录入口

 研创计划——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学术论坛“疫情防控中个人权利的限制和保障”法学论坛成功举办-凯发登录入口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凯发登录入口-凯发下载进入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研创计划——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学术论坛“疫情防控中个人权利的限制和保障”法学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1-11-04   点击量:

2021年10月30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学术论坛“疫情防控中个人权利的限制和保障”法学论坛通过线上(腾讯会议)方式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主办,“疫情防控中个人权利的限制和保障”法学论坛组委会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科研处“研创计划”支持。论坛旨在为全国高校法学研究生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提供增强法学研究生学术能力训练、培养创新意识和检验知识掌握程度的机会。本次论坛共收到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京内高校以及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京外高校有效投稿共计85篇,遴选出20篇获奖作品,最终邀请来自东南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11名获奖作者人参与论坛并作主题报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等高校、科研机构及实务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并作了评议。

1f5b3

上午九时,论坛开幕式准时开始。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硕士研究生刘佳琨主持。论坛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研究生梁亚伦代表论坛组委会对本次论坛的筹备情况进行简要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院长莫纪宏教授为论坛作开幕致辞。

12419

14369

125a2

莫纪宏教授首先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向出席本次论坛的专家和博士生、硕士生表达了热烈欢迎。他指出,“科教融合”是办好社科大的必由之路,是社科大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也是社科大法学院的办院宗旨,而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正是将科研实力转化为教学优势的重要抓手之一。

d662

他充分肯定了本次学术论坛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希望论坛能够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办出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办出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也希望与会专家和青年研究生学子能借此机会思想碰撞、畅所欲言、拓展视野、探索前沿,共同推动社科大法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成为全国高校法学院之间学术交流和友谊沟通的窗口和桥梁。最后,他向与会博士生、硕士生表达了诚挚的祝福,希望青年学者们在学术之路继续开拓奋进,让学术研究生命之树常青。

efd0

论坛依据主题与报告论文学科类别,分设“常态化疫情防控与公法治理”和“个人权利限制与部门法保障”两个分论坛同时进行。分论坛一“常态化疫情防控与公法治理”的环节一部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硕士研究生刘佳琨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院长莫纪宏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环球法律评论》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支振锋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柳建龙副教授担任专家评议人。

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狄磊的报告主题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健康权的限制与保障——基于国际人权标准的考察》。他从“human right or human left?”这一问题引入,介绍疫情防控中抽象人权和具体健康权的冲突,并经由国际法的研究进路,规范疫情防控中对健康权的限制和保障,分析国家所负担的供给保障义务。

武汉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管文逸的报告主题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基本权利限制的界限》。她认为,由于公共利益概念的概括性与模糊性,将其作为限制基本权利的理由边界并不已足,因此有必要通过法律规范和实质裁量两个层面,划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基本权利的界限,通过基本权利位阶的比较、可量化成本的法经济学分析,权衡权利限制的合理性。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周雁琳带来了论文《大数据时代知情同意规则的适用困境及其纾解》的交流分享。她针对疫情防控中非常突出的知情同意规则“告而不知”的现状,反思域外立法经验,提出了告知义务“类型化 图标化”、引入电子签名、根据风险评估等级采取分层同意等解决模式,进而纾解知情同意规则的适用困境。

本环节评议中,莫纪宏教授、支振锋教授、柳建龙副教授分别就三场主题报告进行评议。莫纪宏教授对三位报告人的研究问题和分析思路予以肯定,并指出文章须在法理基础、表述规范、逻辑架构等方面进一步打磨。支振锋教授高度评价了报告人直面实践问题、表达社会关切的学术视野,并提出了辨析方位、贴近实践,纵深研究、敢于创新,注重价值、保证严谨的三点建议。柳建龙教授则从问题思维、理论提炼以及对策可行性、可操作性等角度出发,分别对三篇文章的改进方向提出可行性建议。

分论坛一“常态化疫情防控与公法治理”的环节二部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研究生梁亚伦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伏创宇副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陈明辉助理教授担任专家评议人。

复旦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黄城的报告主题为《论公共风险谣言的行政治理——以实质法治为视角》。他从涉疫公共风险谣言的治理难题出发,在实质法治视角下提出了政府对于公共风险谣言治理应着眼于事后治理方式审慎认定与处罚公共风险谣言行为,以及基于人民主权和公民知情权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等规制方式应对公共风险谣言。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苗运卫的报告主题为《自动化行政中相对人程序性权利的保障研究》。他针对疫情防控中出现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场景及自动化行政实施现状,探讨了自动化行政的功能特征及价值意蕴,进而提出了自动化行政中相对人程序性权利保障应通过构建选择适用制度、重申传统正当程序制度、确定技术型正当程序制度以及完善责任制度等举措得以实现。

本环节评议中,伏创宇副教授、陈明辉助理教授分别就两位研究生的主题报告进行评议。伏创宇副教授首先肯定了两位报告人的选题价值,对黄城文章中设计的公共风险谣言的行政治理路径提出了可行性质疑,并从主题关键词解析、公共风险谣言类型化、限缩解释的实际解决效果研判、其他行政治理手段的补充等对论文的修改进行完善建议。针对苗运卫文章,伏创宇副教授分别从直奔主题、研究方法更新、概念界定、选择权问题、立法可行性、算法可解释性、传统行政程序的位阶和存废、责任制度的设计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扎实可行的修改建议。陈明辉助理教授则分别从探讨视角细化、方案可行性思考、救济路径补充以及程序保障制度构建、程序性权利类型化、传统与自动化行政的根本界分认定等对两位报告人论文提出了完善建议。

分论坛二“个人权利限制与部门法保障”的环节一部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李奇修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院长于飞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肖京副研究员,北京市天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何海锋律师担任专家评议人。

武汉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王萌的报告主题为《论<民法典>情事变更与不可抗力之规范领域及其界分》。他认为新冠疫情的爆发及政府防控措施出台造成的合同履行障碍为探究二者之规范领域界分提供了大量实践素材,进而提出了解释上明确不可抗力可以引发情事变更之适用,以“合同客观上履行不能”作为不可抗力是否发生免责效力的分界点,以“合同目的完全不能实现”作为区别法定解除权制度的判断标准等实践举措。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丁庭威带来了论文《经济法视域下治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治保障》的交流分享。他通过理论层面的透视与现实路径的探寻,宏观分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济法治“治乱离合”之道的寻求、“试错进步”的推进、“长效机制”的构建等,以期为今后治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坚实的经济法治保障。

本环节评议中,于飞教授、肖京副研究员、何海锋律师分别就三场主题报告进行评议。于飞教授首先对三位报告人文章的写作价值和创新性予以赞赏,并针对两位民商法报告人文章涉及的法律问题和立法意图进行了细致的讲解,给出了制度设计实质价值考量、法律效果分析适用、宏观领域具体化、学历探讨司法案例化、论文摘要与结语合理区分功效等改进建议。肖京副研究员从实务案例结合、背景适用特性凸显、情势变更原则把握、结构拆分与细化剖析等角度对上述文章进行了深度评议。何海锋律师则从不同立法时代的比较研究、律师实务中的常见难题回应、关注诉讼及仲裁指引性文件等提出了民商经济法领域论文写作及方法论研究的相关建议。

分论坛二“个人权利限制与部门法保障”的环节二部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硕士研究生杜洁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董坤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方军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祁建建副教授担任专家评议人。

东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陈禹衡的报告主题为《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公共卫生犯罪刑法规制的整体转向》。他立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宏大视角,探讨了公共卫生犯罪刑法规制路径失效的前提下,通过疾控防治类犯罪的扩张适用、野生动物类犯罪的精准认定、完善基因安全类犯罪的风险防治等公共卫生犯罪类型化描述手段,实现公共卫生安全刑法治理的效能提升。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赵炜佳的报告主题为《论从重处罚涉疫情犯罪的正当性》。他指出解决从重处罚涉疫情犯罪的正当性问题,应在创设出“契约刑罚互动论”。侵害“疫情防控秩序”法益只是刑罚从重的表层法理,而更深层次的法理在于当国民推卸社会责任时,国家刑罚权的强度便对之扩张,最终由此形成一种互动模型,激励国民参与到社会治理的共同体格局中。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潘华杰带来了论文《论刑罚紧急状态及其恢复机制——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为切入点》的交流分享。他通过新冠疫情期间所出现刑罚紧急状态的理论分析,提出了其面临的恢复机制构建难题。认为刑事政策是政治与刑罚的沟通桥梁,刑罚紧急状态恢复机制需要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通过探求刑事政策目的,在法教义学的框架内将刑事政策导入刑法。

本环节评议中,董坤研究员、方军副教授、祁建建副教授分别就三场主题报告进行评议。董坤研究员肯定了陈禹衡文章的学术规范性、结构框架和资料占有率等优势,提出了概念扩充介绍、逻辑关系梳理强化的两点建议,并对文章的结构调整和部分表述更正进行了指导与提醒。对赵炜佳文章,董坤研究员赞赏了其哲学意涵和抽象思辨性,并联系刑事诉讼法中的合作型司法模式与报告人进行了关于刑罚互动论的有关探讨,对潘华杰文章提出了用词严谨性判断,表述优化和所提方案再考量的建议。方军副教授首先肯定了三位报告人的选题价值和问题意识,并从限缩研究主题、严格学术规范、制度设计合理性分析、论证说理的逻辑性和深度对三篇主题报告论文进行了完善建议。祁建建副教授从避免结构内在矛盾与冲突、创新性观点的充分论证义务、法律术语运用的审慎把握等对本环节主题报告论文进行了点评和修改建议。

十二时许,论坛指导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柳建龙副教授致闭幕辞。柳建龙副教授首先对各位与会专家学者的精彩点评表达了衷心感谢,并高度赞扬了参与报告环节的诸位青年学子密切关注社会热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结合自身经验为青年研究生的成长之路指示方向。他强调,学术在批评中成长,在砥砺中前进,青年学子要勇于接受批评、乐于接受批评,这样才能在学术之路上真正取得进步。最后,柳建龙副教授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向各位专家学者、全国法学院学子发出诚挚邀请,希望在疫情“寒冬”过后,校内外师生能够齐聚小院、线下交流、共同成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学术论坛“疫情防控中个人权利的限制和保障”法学论坛至此圆满结束。

据悉,本次研究生学术论坛投稿作者遍布全国52所高校,两会场线上实时在线师生数峰值超300人,投稿及会议参与度均创下法学院学生科研活动的新高,在全国范围内以法科学生为办会主体的同类论坛中形成了一定示范效应,取得了较为良好的学界和社会反响。


审核/柳建龙副教授

撰稿/梁亚伦、刘佳琨、杜洁、李奇修、张飞逸

供图/谭逍遥等





  • 社科大法学院微信公众号

  • 法学院校友办微信公众号

  • 凯发登录入口的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 联系凯发登录入口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