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法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探索法学教学新模式,11月25日中午,法学院在党校楼第一会议室举行了第七期教师沙龙活动。本期活动的主题为“开设配套讨论课的探索——以行政诉讼法为例”,由宪法与行政法教研室江辉博士作主题分享。副校长林维教授受邀出席,法学院常务副院长吴用教授、副院长柳建龙副教授、李卫红教授、汤洁茵教授、孔金萍副教授等专任教师,刘志鑫博士、刘灿华博士等岗位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还成功进行了线上线下同步交流,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初霞副教授、姜丽萍副教授、伏创宇副教授、李广德博士等专任教师、岗位教师通过线上会议平台参与了交流。活动由法学院副院长苗鸣宇副教授主持。
江辉老师在分享中提到,法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方位的法律人,而全方位的法律人不仅有着严谨的法律思维能力,同时也应具备清晰的口头表达能力、熟练的文献检索能力及规范的文书写作能力等。要实现全方位法律人的培养目标,目前的传统大课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可尝试为重点专业课开设配套的讨论课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并积极交流讨论。江辉老师结合在香港大学法学院的学习经历谈到,其为本科生开设的行政诉讼法配套讨论课是在普通法教学辅导课基础上进行的尝试性改革,目的是更加适应大陆法系、尤其是中国法律的教学特点。
江辉老师详细介绍了行政诉讼法配套讨论课的授课情况及效果反馈。在小班模式的配套课堂中,首先会带领学生进行重点知识回顾,学生在总结讲述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系统知识,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对提供的案件事实进行组织提炼,最后运用恰当的法学分析方法对案件加以论证、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检索、思辨、表达能力均能得到提升和锻炼,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也能对结论进一步思考和完善。师生共同讨论,能够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江辉老师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受到了与会教师的一致赞扬。
在互动环节,副校长林维教授肯定了开设行政诉讼法配套讨论课的创新性尝试,鼓励法学院继续大力支持教师对授课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他表示,今后应不断提高师生投身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努力探索并完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课程体系。
他强调,教学改革的关键在老师,希望法学院教师团队继续发扬奉献精神与育人精神,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自主成长。通过设置严密的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提纲以提高课程含金量,将互动式、参与式的理念贯穿到教学各环节中,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协调开展。希望法学院深入推进科教融合,锐意教学改革,一切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大力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全心全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支持保障。
法学院常务副院长吴用教授表示,江辉老师开设的行政诉讼法配套讨论课形式创新、模块设计科学,对训练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开拓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争议焦点的关注和重点内容的提炼均需建立在广泛阅读和专业训练的基础上,因此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是十分必要的。他提到,基础核心课程和习题课的平行开设,对实现“分类培养”的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后要增加三大实体法的配套选修课的开设,同时控制配套课的选课人数,实现分专业、集中式的强化培养。
参会老师纷纷从本专业的教学特点出发,详细探讨了配套讨论课的优点和弊端,结合域外的优秀经验,对比讨论了德国鉴定式分析方法和普通法系个案类比思维在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一些建设符合中国特色学科、课程体系研讨课程的建议。
撰稿:杨力
摄影:余旻
(法学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