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大法学院周报2022年第2期(4.11-凯发登录入口

 社科大法学院周报2022年第2期(4.11-凯发登录入口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凯发登录入口-凯发下载进入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社科大法学院周报2022年第2期(4.11-4.18)

发布日期:2022-04-18   点击量:

一、学院动态

(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内外贯通的审判执行与诉讼服务协同支撑技术研究”顺利结项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林维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内外贯通的审判执行与诉讼服务协同支撑技术研究”已于近日顺利结项。该项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上获批的首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标志着社科大科研项目申报的突破性成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原来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基金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整合而成,是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助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本项目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以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学科有关管辖问题、网络法学问题研究以及司法公开、司法执行等领域研究成果为基础,针对跨地域、跨层级法院业务协同的实际需求,研究司法实务中案件管辖权识别、“一人多案”关联预警、涉诉信访画像等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协同指挥通讯等关键技术,进而形成覆盖全业务链条的协同系统与装备,构建跨层级跨域法院协同综合服务平台。项目研究成果将进一步深化有关诉讼理论的研究,并将有力支撑我国的司法审判执行与诉讼服务。

二、学术活动

(一)《国际商法:国际商事仲裁理论与实务》第七讲:仲裁书的拟定,仲裁庭合议

本课程是在香港著名国际商事仲裁专家、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简称“北仲”)战略与发展委员会委员杨良宜先生和北仲执行副主任王红松女士的支持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和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合作推出的精品教学课程。今年本课程第一次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开课,在望京校区线下授课的同时,向本校区各专业各年级同学开放线下课堂旁听名额。本周授课时间为2022年4月15日(周五)18:00-21:15,地点在望京校区报告厅2层,主讲老师为陈福勇老师。

(二)刘立杰:有效辩护的方法与途径——“律师实务”课程系列讲座之第六讲

本课程由社科大刑辩研究中心承办,授课目的旨在从学生阶段注重律师实务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刑事辩护技能。本周授课时间为2022年4月12日13:50-16:20(周二),地点在研教楼101。本次课程主讲老师为刘立杰律师,主持人为门金玲老师。

三、学生活动

(一)法学院学生科研项目入选人文社会科学新苗支持计划优秀论文选(第二辑)

2022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新苗支持计划优秀论文选(第二辑)”正式出版。其中,我院由何庆仁老师指导、康煜卉同学负责的“关于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应否下修的实证调研”项目入选本辑。据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本科生人文社会科学新苗支持计划”于2018年开始实施,旨在针对本科生培养科研兴趣、养成科研习惯、提升科研能力。该计划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雄厚学术资源,在科教深度融合背景下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机制,着力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接班人才。

四、科研成果

(一)姚佳:《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体系——基于数字时代个体权利的多维观察》,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

文章摘要:数字时代具有的复杂性与风险性,令个人所享有的权利呈现出多维特征,涉及人权、宪法权利及公私法交融视域下的具体权利等系列权利。中国在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过程中,既考虑到个体权利创设中的利益平衡,同时又将制定法植系于中国个人信息保护的历史脉络与所处国际场域。在此基础上,中国个人信息主体权利体系呈现为“三阶构造”特征:“决定权”是一种典型的“理念贯穿式”权利模式与立法模式;知情权是权利体系的核心与基础;散射交叉的系列权能是知情权的具体外在表现。在当下以及未来的法律实施中,法律规定的个人享有的一系列权利如何行使以及如何实现,仍存争论,应致力于权利保护与权利救济并重,从而实现对个人信息主体权益的充分保护。

(二)谢鸿飞、涂燕辉:《民法法典化:历史回溯、基础要件及经验启示》,载《贵州省党校学报》2022年第2期

文章摘要:民法的法典化立法技术面对诸多挑战,具有特殊性,其成功至少需要满足政治支持、市场经济体制和具有较高的民法学水平三个要件。自建党以来,我国立法机关先后开展了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前四次均因政治、经济、社会等原因而搁浅。本次《民法典》编纂在九个民事单行法的基础上,参酌国际先进,完善交易规则;结合国情实际,凸显中国特色;回应时代问题,彰显时代精神,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民法典》的成功编纂取决于党的领导、民法学的智力资源和立法实践积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以及域外立法经验借鉴。《民法典》的科学解释和正确实施必将助力党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


文稿 | 钟亚臻

编辑 | 王聚兴


  • 社科大法学院微信公众号

  • 法学院校友办微信公众号

  • 凯发登录入口的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 联系凯发登录入口

    网站地图